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牦牛肉将成为主导产品


  藏牦牛二年育成出栏产业化道路如何走---草原兴发集团董事长张振武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对话之一 

  问:很多人都知道藏牦牛,现在草原兴发要让大家重新认识藏牦牛,您这个重新的“新”是什么意思? 

  张振武:这个“新”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我们知道,藏牦牛的产品种类很齐全,包括了肉、乳、皮、毛、绒,但这些产品平分秋色,都是一字并肩王,没有突出重点。草原兴发的藏牦牛二年育成出栏,则突出了牦牛的肉用价值,把肉当作主攻方向,使其成为支柱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高寒牧区牧民的生活条件正不断提高,牧区也在逐渐现代化。牦牛在传统社会里的那些自给自足、自产自用的产品功能,如牛毛编织帐篷、牦牛运输等,将会逐步弱化消失。 

  牦牛的大宗产品就是肉和奶,但牦牛产奶量小,又有季节性,仅夏季产奶。产奶期短,仅半年时间,不能全年均衡产奶。加之饲养分散,难以收集加工,制约了牦牛奶的商品化,所以只能处于配角位置。 

  牦牛肉包括血骨,占整个牦牛生物量的比重大,特色显著,商业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屠宰加工、储藏运输诸环节,都能够采取工业化方式,进行规模化 商品化生产。因此,藏牦牛的产业化,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让牦牛肉成为主导产品,逐步将其培育成为顶级高档牛肉产品。 

  问:让藏牦牛成为高档牛肉产品,需要改变藏牦牛的饲养方式吗? 

  张振武:这正是草原兴发所倡导的。藏牦牛饲养周期太长,七八年才育成出栏。饲养龄过长的老牦牛,肉质粗硬,在品质上是无法支撑高档牛肉品牌的。需要缩短饲养日龄,在二年内出栏,才能保证肉质的鲜嫩度。 

  青藏高原的冬季是漫长的,大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二;青藏高原冬季的寒冷是严酷的,整个冬天是冰天雪地;青藏高原冬季缺草是突出的,当地人工种草数 量有限,外地调草路途遥远运费太高,远水不解近渴。在天寒地冻缺草少料的青藏高原,牦牛每度过一个冬季,就要大量损失活重,度过的冬季次数越多,损失的活 重数量越大。 

  而采取措施让牦牛犊在二年内出栏,仅经历一个冷季,利用了二个暖季生长,减少了冬季消耗,降低了活重损失。因此,藏牦牛二年育成出栏,提高了牦 牛的出栏率商品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是藏牦牛产业化的突破口。这样商品畜就不必年复一年地度过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需要越冬的只有数量较少的母畜及 育成过程中的商品畜。这就减轻了冬春草原放牧的压力,保护了冬春脆弱期的草原生态。

  藏牦牛产业化技术上已经成熟